跳到主要內容區

勿忘初衷 感恩母校 丹斯裡拿督吳德芳榮獲成功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致詞全文

ImgDesc
發佈日期 : 2017-11-30

 79年成大傑出校友、多美集團創辦人、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吳德芳學長,於119日獲母校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吳學長在學位授予典禮上致詞的一席話,不僅感謝成功大學的肯定,更將自己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在在令當天在格致堂齊聚一堂的與會嘉賓動容。為此,校友聯絡中心特別將他的致詞稿全文刊登,分享給每一位成大人,也讓我們一同恭喜吳德芳學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敬的蘇校長、尊敬的馬校長、尊敬的黃煌輝校長、尊敬的夏校長夫人、尊敬的副教務長王育民、尊敬的各位師長、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回到母校,看到久違的校園景色,我感到格外榮幸和親切。

 我記得在1990年,馬校長頒發「校友傑出成就獎」給我的時候,我真的是愧不敢當,因為當時我只不過是3間小金鋪的小東主,早上為事業衝刺和奔波,下午就獻身華社,稱不上有什麼大成就。歲月匆匆,轉眼間就已經27年了,馬校長及母校給我的這份榮譽鞭策我繼續前進,繼續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身為成大人,我永遠以母校為榮,我一直記得母校窮理致知的校訓、倫理務實的校風,在生活上和事業上不斷默默耕耘、默默奉獻。我自從創業以來,上午忙業務,下午忙各項社會工作,數十年如一日,今天我有一些小成就,榮耀全歸母校。蘇校長今天頒發給我的「名譽理學博士」榮銜,是我一生中最高的榮譽與獎項。雖然我曾經得過不少其他的榮譽,但這份榮譽含金量最大,代表了我40多年來為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付出和奉獻,得到了母校的肯定。母校就像是一位在背後默默支持並關心著我的母親,讓我感受到溫暖。感恩母校的培育,感恩蘇校長、感恩馬校長及各位師長和各位評審團成員的厚愛和激勵。希望在我接下來的有生之年,竭盡所能,繼續在社會工作上鞠躬盡瘁,這才不辜負母校的深情厚意。

 接下來,我最想感謝的人,是我的母親。我的父母來自中國梅州到麻六甲謀生,家境貧窮,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出生那一年是1937年,那年剛好是日本全面入侵中國、八年抗戰開始的年份。我父親在我4歲時就去世了,那年剛好碰上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攻佔馬來亞,戰亂年代,民不聊生,我們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我守寡的母親排除萬難,努力工作撐起整個家庭,含辛茹苦撫養我們兄弟姐妹長大成人。母親雖然目不識丁,但她知道再窮不能窮教育的道理,堅持要我們要受教育,因為教育是改變家庭命運的關鍵。母親說過: 「犧牲我這一代不要緊,機會和希望要留給下一代。你們要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 這一句話我永遠銘記在心。

 1945年日本投降時我8歲,已經到了可以上小學的年紀,但是家裡太窮,我年紀小小就要幫母親種菜、拔草施肥、養豬養雞養牛養羊、做豆腐賣菜等等,什麼苦活都幹過。我在半工半讀的狀態下度過了小學和中學的青春歲月。高中一那年,表面上看起來健康的母親,突然有一晚在睡夢中去世,享年58歲,這件事對我們所有兄弟姐妹是非常大的打擊,因為母親是我們家庭的精神和經濟支柱。我當時甚至想過要輟學到社會裡打拼,後來想到母親生前說過堅持要我讀書的話,加上三哥和四哥的鼓勵,我才打消念頭繼續完成學業。感恩母親在天之靈的保佑,讓我一路走到今天,讓我有機會今天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故事。

 高中畢業後,我在麻六甲的華文小學當了一年老師,有了一點儲蓄,我才到臺灣升學。我當時本來打算到新加坡南洋大學深造,但母親去世加上家境貧窮,我不得不考慮財務的因素。當時在南大念書,每個月的費用要360元,但是到臺灣成大念書,每個月只需要50元,最後我決定放棄到新加坡的念頭,選擇了當時經濟發展水準比馬來西亞還落後的臺灣念書。當年臺灣的物質條件不太理想,在成大的宿舍餐館, 每天早上能夠吃到的所謂「粥水」,其實就是在大鍋湯裡漂浮著幾顆飯粒而已,雖然這樣,如果能配上一些醬瓜、花生米,偶爾加上半粒蛋或幾塊豬頭皮,都已經是很豐富的一餐了。

 四年在成大的大學生涯,對我來說是一個美麗新世界,母校悠久的歷史積澱,嚴謹的治學精神,給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筆財富。我在這裡學到新的知識、新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我擴大了交際圈子,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和貴人。除了念書,我也積極參與大學的課外活動,我當時就讀的化學系裡只有四位元僑生,我卻很幸運地在眾多本地生裡,被推選為化學系的總幹事。我還積極參與旅台同學會的活動,之後還當上了總幹事。當時的旅台同學會的主要工作是帶領馬來西亞新生認識臺灣、熟悉臺灣的環境。也因為旅台同學會的關係,我才有機會認識到我的太太,當時她在臺北的師範大學念美術系,我卻遠在南部,如果沒有旅台同學會,我和她在異鄉互相認識的機會是很低的。我可以這麼說,在成大的四年,是我最值得回憶、最美好的人生階段。

 1964年我回國後,當時馬來西亞的留台生不多,也沒有臺灣企業在馬來西亞投資,就業的選擇很有限,所以我先在麻六甲建築商公會當座辦(秘書),後來去三哥主持的金飾代工作業工作,我主要負責行政和帳目,這給我機會建立人脈。1965年我和太太結婚。1968年,我開始創業,開始時只是從事成本較低的金飾代工,兩年後與朋友合作,開拓金飾批發的生意,再經過幾年的打拼,終於才累積了一些資本,然後才在吉隆玻金馬購物中心開設了多美金鑽行,我是第一個在購物中心設立金鋪的,開始了衝刺事業的階段。我創立的多美集團,其實是 「多麼美麗」 的縮寫。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在馬來西亞做生意不能只做一個族群的生意,因為買金飾的顧客不分種族,有這樣的公司名字,對業務有幫助。馬來西亞能夠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黃金製造品出口國,有幾個重要因素,第一項因素是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和西方式設計和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使馬來西亞的黃金成品有自己的特色,不只各大民族喜愛,而且也吸引外國遊客購買。此外,除了品質的保證,多樣化的設計使顧客有更多選擇,尤其是能夠引起顧客在文化等方面的共鳴。我堅持企業必須以「誠信創新」取勝,我對這「四字真言」一直都是堅信不移的。

 1970年代,事業逐漸穩定之後,我開始活躍於社會工作。在政經文教的四件大事之中,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最執著的,始終還是華文教育和華人文化在馬來西亞土地上發揚光大和永續發展。馬來西亞是中港臺澳之外,擁有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整中文教育體系的國家,這個成就絕非偶然,我們馬來西亞華人從小就知道:教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中文教育能夠在馬來西亞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馬來西亞的眾多華團、會館和神廟的大力支持。我曾經擔任馬來西亞客聯會會長、七大鄉團主席及雪隆中總副會長及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的總會長。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是一個把全馬來西亞各大鄉緣性的會館整合在一起的大型組織,它由十三州的大會堂聯合組各州屬下的華團,每年都要勞碌奔波,為全馬各地華校的辦學經費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籌款活動。除此之外,我們各州大會堂每年都會輪流主辦全國華人文化節,舉辦舞獅舞龍、書法繪畫、二十四節令鼓、華樂團、春秋兩祭、慶祝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文化活動。除了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之外,其他很有影響力的華人組織,包括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教總、董總等在華社不同領域的民間機構,都在捍衛中文教育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根據最新的調查數位,馬來西亞註冊的華團數量超過1萬,其中宗教組織,如佛教和道教背景的組織就占了接近一半,其次是社會福利組織如會館、宗祠、老人院、義山、福利會等,也有好幾千個,其他還有大大小小的文化組織如武術、舞蹈、音樂、合唱團、舞獅團等。這個資料清楚表明馬來西亞華團的多樣性,豐富了我們華人的文化傳承和精神生活。目前,許多華團所主辦的活動,除了最常見的為華校籌款之外,許多鄉會每年都有頒發會員子女獎勵金、貧窮會員子女獎學金等,因為「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個也不能少」,是我們華人最堅持的原則。在社會福利方面,馬來西亞華團也積極展開救災、協助貧窮家庭和弱勢群體等公益活動,無論是在紅事白事都可以看到許多會館人員去出動幫忙。

 馬來西亞的中華文化能夠傳承下去,必須歸功於整體華社百折不饒的信念,而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華團,就是這種貫徹這種文化信念的組織。許多臺灣人和大部分中國人來到馬來西亞旅遊後,都不約而同認為馬來西亞華人竟然能保存那麼多優良的傳統中華文化,而這些文化卻已經在中華經濟區找不到了,這實在令人感到驚歎。可惜的是,越來越多現代的馬來西亞華裔青年,歷史觀念的薄弱令人痛心,處在功利主義掛帥的工商社會,滿腦子都在想著賺錢,賺夠了錢就想移民,沒多少人認真思考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在未來的出路。如果新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青年不再注重歷史,馬來西亞華人在建國過程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就會被有心人士一點一點地,有意無意地被抹煞、淡化、邊緣化。

 有鑑於此,我在有生之年的最大的心願,就是辦好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我目前擔任博物館的主席,召集一批學者專家出版了《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史料彙編》,也準備以這個平臺定期主辦東南亞華人研究國際研討會。博物館設在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一樓面積14,000平方尺,收集的歷史文物已略具規模,館內所有的文物都以英文、中文和馬來文向各界人士展示。來自全世界,也包括臺灣的朋友們,如果有機會到馬來西亞旅遊,歡迎你們到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參觀和給予意見。我們設立博物館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記載歷史、傳承文化、激勵後世、發揚華社。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馬來西亞華人先賢的開荒拓土、艱辛奮鬥,為國家的繁榮進步付出巨大代價的血淚史,絕對不能遺忘。我這40多年來從事傳承華文教育和華人文化的社會工作,希望這個平臺和載體能繼續壯大,鼓舞更多有衝勁的青年才俊繼續接棒,繼續引領前進。

 回首來時路,雖然我們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遇過不少挫折和挑戰,不過我相信,隨著大中華經濟區的崛起,馬來西亞的中華文化和華文教育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尤其是臺灣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在馬來西亞畢業回國的留台生超過6萬人,在臺灣留學的馬來西亞學生超過16千人,這些都是馬來西亞的建國人才,對馬來西亞的經濟作出很大的貢獻。臺灣的高等教育為馬來西亞的華校生提供了許多升學的出路,造就了不少人才,實在是功德無量的好事。我希望,臺灣能為馬來西亞的莘莘學子提供更多的獎學金和獎勵金名額,以更實惠的方式直接協助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這對促進馬來西亞和臺灣的友好情誼,以及整體東亞經濟的發展和文化交流,肯定大大有利。

 最後,我想向同學們分享的人生經驗,就是人生沒有捷徑可走,不能心存僥倖,必須不斷努力,懷著感恩之心,以誠信待人,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往前走,勇敢面對各種苦難和挑戰,不斷超越自己和追求更卓越的目標。我們的母校是臺灣頂尖的學術殿堂之一,辦學水準日益提升,社會影響與日俱增,成為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聖地。恭喜你們成為成大的一份子,你們的人生將添上濃濃的成大色彩和情懷,希望你們同心同德,榮辱與共,努力念書,畢業後要努力貢獻社會,也要飲水思源,不要忘記師長的教誨,勿忘初衷,感恩母校!

 在此,我也要特別感謝尊敬的蘇校長、尊敬的馬校長對我的厚愛與激勵,感謝扶持過我的師長、朋友與家人。今天這項榮譽是屬於大家的。我借此機會,祝願老師們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祝願學弟學妹們學業有成、夢想成真,祝願我們的母校明天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謝謝!

瀏覽數: